日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座谈会。据了解,共有16家主要光伏企业负责人参会,涉及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产业制造端各主要环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表示,各位企业家及代表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并达成共识。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用“喜忧参半”来描述今年光伏行业发展。一方面,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再创新高,海外市场出货量实现提升,行业整体维持向好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光伏产品价格下降,企业业绩承压。
光伏行业进入平价时代后,降本增效发展目标愈发突出,如何把握好产业发展节奏和速度,在平衡好目前供需的同时,考虑到中长期市场供需变化,带动产业稳步向前,助力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现阶段光伏产业要解答的关键课题。
供需失衡尚待缓解
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指出,近段时间以来,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滑,行业陷入了非理性竞争的循环中。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维护光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召开座谈会共同研讨有序化解供需失衡、出清过剩产能等相关措施。
在王勃华看来,当前光伏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近1.4亿千瓦,同比增长23.71%;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达5.2亿千瓦。同时,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比例增长,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30%,但各主要环节产品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最高超过40%。
10月17日,光伏行业咨询机构PV InfoLink发布的最新周价格评析显示,多晶硅方面,产能规模和当前产量均有供过于求的压力,叠加现货库存的存续,对现货价格尝试继续微幅回调均形成压力。同时,组件价格持续下降。
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能源研究中心分析师陈天朗指出,现阶段硅片库存约40亿片,硅片厂面临现金流亏损及高库存的压力。要想库存水量正常,厂商恐怕需要更强力度地出清。电池片供需关系相对平衡,但硅片、组件上下游持续跌价,牵引电池片价格走低。
产能错配竞争激烈
业内人士将目前光伏产业面临的挑战归结为周期性波动,并提出,当前光伏产业面临的周期性波动主要是供给与需求错配所致。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全球和我国光伏年新增装机及增速均保持增长。相对于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今年增速较此前有所下降,已经进入平稳增长期,而生产规模仍在上升,因此出现了供需错配的现象,光伏产品价格自然下滑,由此导致竞争越发激烈。”
2020年以来,全球和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和增速一直保持增长。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光伏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增加。征信机构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光伏相关企业88.47万家。2021年注册量首次突破10万家,同比增长60.62%至11.54万家。2022年、2023年注册量分别达15.35万家、24.43万家,同比增长32.98%、59.15%。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9.61万家光伏相关企业,其中前4月注册量同比增长17.06%至8.33万家。
与此同时,新增产能不断上马。今年上半年,光伏产业各主要制造环节扩产项目数量近100个,其中,超60个项目签约或开工。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说:“本轮周期的出现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产业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销售,就不会出现低于成本价的现象。由于过去几年市场快速增长,行业内企业为此加快了扩张速度,同时大量非光伏企业跨界涌入,新产能快速增长。这种情况下,每家企业都想把东西卖出去,造成了价格竞争。”
王勃华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本轮周期的产生是由于产能规模上得太快,而这又是因为光伏产业正处于新旧技术迭代和设备进步发展的一个时期,多重因素叠加,造成了光伏产业投资热潮,导致市场供大于求的程度加深,最后导致非理性竞争的出现。”
避免低级重复扩张
王勃华认为:“放眼未来,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思考行业的发展。例如,如何牢牢抓住创新这一核心竞争力,合理控制扩产节奏,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如何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光伏发电更好地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持续推动行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等。”
正泰新能源董事长陆川表示,企业应从自身做起,合理把握扩张速度和定价机制。这种自我约束不仅是对企业自身负责,更是对整个行业生态的维护。当存量市场难以支撑更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时,低层级竞争便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然而,这种竞争模式不仅无法带来行业的整体进步,反而会导致资源错配、创新受阻,最终损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行业呼吁加强自律的同时,已有宏观层面管理政策出台,优化光伏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7月,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与2021年版对比,此次修订涉及继续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提高部分技术指标要求;加强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内容。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江华指出,在目前光伏供需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加强供给端的调控是加快推动供需恢复平衡的关键举措。
本轮周期过后,王勃华预计:“以‘挣快钱’为目的进入光伏行业的企业将会被淘汰。此外,如果企业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节奏跟不上市场和产业发展,那么也可能面临淘汰。”
中信期货认为,光伏行业进入底部区间,静待供需再平衡。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大幅下跌,供应总量虽然过剩,但动态产销接近均衡,产业链景气度下行空间有限,预计各环节利润从2025年起边际修复。
短评:《用科技创新打破“内卷式”竞争怪圈》
中国光伏产业对世界能源转型的贡献有目共睹。如今,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在全球的比重均达到60%以上,为世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装备。从原料、市场、技术“三头在外”到产业规模全球第一、生产制造全球第一和技术水平全球第一“三个世界第一”,中国光伏产业从“跟跑”到“领跑”,屹立于全球市场潮头。
产业发展是不断演化、进化、迭代的过程,是分阶段、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一次的市场变化都是通往更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随着光伏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光伏产业发展成熟度持续提升,光伏行业迎来了新形势、新变化。
一方面,在关注存量市场的同时,要注意到新增市场。全球大多数国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已经确立。这意味着,未来,化石能源供给大部分将转化为清洁能源供给。当前,光伏在全球能源的占比尚不足10%。另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数十亿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开发潜力,市场空间远未饱和。光伏企业要加强新的市场布局,充分激发市场潜力。
另一方面,光伏企业要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主线。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永远是助力企业提升发展韧性和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行业内企业要持续推动全产业链高科技、高效技术和先进工艺的商业化、产业化应用,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筑国产专利的“护城河”。
中国光伏产业不惧挑战。正是不断的蜕变与进化才成就了光伏产业这张“大国名片”。光伏电力等新型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之路才刚徐徐铺开,前景大有可为。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网)